第五百章
这一年, 德法危机在潜移默化中累积。
德国害怕法国恢复实力,想要再次挑起针对法国的战争。
麻生秋也对战争没兴趣,一方面是历史上这场仗就没打起来, 被英、法、俄联手挡下了,大家都不想看德国打败法国, 另一方面是他不想战争影响作家们的心态。
于是, 他顺手就把德国的战争计划举报给了法国政府。
法国政府焦头烂额,不断进行外交谈判,为了感谢他的所作所为, 法国政府还善意地问他, 要不要加入法国国籍
麻生秋也拒绝法国抛来的橄榄枝,把不想要的全部推了。
他只想要作品
越多越好, 越优秀越好的作品
托尔斯泰把妻子赶回了俄罗斯,气愤地说出了誓言“不写完复活之前, 我不会回去见你”
索菲亚在谣言一战中受到了英国人的唾弃。
一名沙俄的贵族夫人,竟然为了吃醋, 污蔑自己的丈夫跟王秋之间的关系, 造谣王秋是卑贱的奴隶身份, 王秋瞎了眼才会看上年老体衰的托尔斯泰
索菲亚在英国待不下去, 灰溜溜地回了俄罗斯的庄园。
她只有在孩子和仆人面前才找回点信心。
索菲亚自欺欺人道“你会需要我的你的手稿写的那么乱, 这个世界上只有我能看得懂你的手稿,能为你完成誊写的工作, 我为了战争与和平誊写了七遍啊”
索菲亚认得托尔斯泰的字迹, 无论多么潦草,她都能把丈夫书写的内容原原本本地誊写出来。
这本该是她值得称道的地方,一个好女人的闪光点。
但是,她的嫉妒心毁了一切。
托尔斯泰为了弥补妻子带来的过失, 在病房里拼命写作,没有助手,手稿上的字迹一塌糊涂,修改得连托尔斯泰都不知道之前写了什么。跟他同一个病房的屠格涅夫看不下去,完成了翻译工作后,便自荐了一把“你需要一位助手吗”
托尔斯泰下意识问道“谁懂俄罗斯语吗”
当托尔斯泰对上屠格涅夫的视线,恍然发现对方说的是自己,这世上谁比屠格涅夫更懂托尔斯泰文字的珍贵
屠格涅夫渴望托尔斯泰的文字。
托尔斯泰需要屠格涅夫的帮助。
这一对决裂多年的老朋友,在病房里有了冰释前嫌的机会,虽然口角仍然少不了,但是不再是两个僵硬的木头人。
人在最虚弱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朋友啊。
互帮互助向来是友谊的开始。
通过护工,麻生秋也得知了屠格涅夫先生的主动,不由赞叹道“屠格涅夫先生果然很想跟他和好。”
好的消息冲散了他在法国帮大仲马失败的负面情绪。
人无完人,作家身上可以有无数缺陷,但是能青史留名的作家必然有着一个盖过其他缺陷的闪光点。
以文坛辈分而言,屠格涅夫是托尔斯泰的前辈,然而屠格涅夫欣赏托尔斯泰的才华,两人平辈相交,是文坛的一段佳话。后来,屠格涅夫跟托尔斯泰因为一件小事吵架闹翻,屠格涅夫都第一时间派仆人送去道歉信,谁知道阴差阳错,道歉没有传递过去,关系就恶化了。
如今,屠格涅夫笑呵呵地当上了托尔斯泰的助手,让托尔斯泰给自己发薪水,弄得托尔斯泰都忐忑了。
“我的字你看得懂吗”
“需要戴上眼镜,认真细看,能看懂你写了什么。”
两人根据手稿密切交流的时候,护工玛丽走过来送餐都没有注意到。病房里形成了两个世界的氛围,一个是有吃喝拉撒的世俗世界,一个是精神碰撞的写作世界。
他们共同为复活的原型故事进行讨论,性格的不同,让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对结局有不同的想法。
悲剧
喜剧
被关押的女仆会爱上贵族吗
托尔斯泰持否认态度,屠格涅夫比他还喜欢悲剧结局,认为正是生死殊途的关系比相爱还要刻骨铭心。
对此,麻生秋也做了一个合格编辑,不干扰,不搅局,当无情的资料机器人,作家们喜欢写悲剧就去写吧,他的要求只有一条按时交稿,不许找人代笔
不过在职业道德之外,麻生秋也散播了一部分流言,有关“王秋想看主角死而复生的”、“王秋约稿托尔斯泰,订金十万法郎,只为了一本复活”的消息源源不绝,刺激着作家们缺钱的那一根神经。
在复活未完稿之前,许多人就已经知道了这本书,麻生秋也维持着复活的热度,比谁都想看到它的诞生。
文野世界有没有“复活”的异能力,有没有托尔斯泰这些秘密,唯有他翻开复活的完成品后可以看到。
为了教育加布,麻生秋也手边最常翻阅的书籍成为了神秘岛,圣安东的诱惑已经失宠了。麻生秋也看到加布就想到难见一面的兰堂,想到兰堂就想到彩画集。
他的心里跟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可是,保罗魏尔伦在监狱,阿蒂尔兰波在国外,谁能为他整理归纳出彩画集这本诗歌集
他得到彩画集
他想触及兰堂的异能核心,看一看那人在做什么
逗留在法国的伯莎金斯基总算记起老板的交代,在诺贝尔的从旁帮助下,她亲自出马,与荷兰政府进行沟通。
荷兰政府同意放了阿蒂尔兰波,并且帮忙引渡回法国。
这份雇佣兵合约被取消了。
“老板肯定高兴。”
伯莎金斯基的笑容尚未绽放,随即听见了下一个消息“阿蒂尔兰波擅离职守,逃离了外籍佣兵的军营。”
伯莎金斯基失声“他跑了他当了一个逃兵”
当逃兵,在哪个国家都容易被人打死。
偏偏兰波成功了。
诺贝尔哑然,仿佛看到了一只从家长手指缝里溜走的小动物,他心里美滋滋地想道我以后的孩子,绝对不能养成这种性格,我要让他成为更优秀的科学家。
伯莎金斯基对老板家养的诗人服气了,这是什么诗人,用老板的话来形容,分明是一只野鸽子
好好的诗人主职不干,跑去浪迹天涯,白让人担心了。
伯莎金斯基无奈地发电报给王秋先生。
老板,兰波跑了。
哦。
简短地回复,透着一丝阴森森的感觉。
伯莎金斯基不解“诺贝尔先生,这个哦是什么意思老板的心情是平静,还是不好呀”
诺贝尔笑道“我们可以去英国问他,一路上当旅游。”
诺贝尔牵住伯莎小姐的手,满心只有一句话。
感谢王秋先生,我有结婚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