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越国公府
“大郎君回来了。”
“娘。”王振长子从军中回来, 累的满头大汗,连皮肉都晒黑了一层,越国夫人见之心疼的连忙叫人上了一碗消暑的茶, 又端了些冰块放置他身侧降温。
“今日一个人怎回来了你弟弟呢。”
王大没有立即坐下,先是回了母亲的问话, “我与二郎不在同一营中, 他还未回来么,父亲呢”
“你父亲出去多日了。”越国夫人回道。
“爹爹又是为妹妹的事奔波吧, ”王大遂也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陛下怎么就如此偏呢,爹爹跟随了他一辈子, 竟然要妹妹给他的儿子做妾。”
“嘘。”越过夫人连忙用帕子堵住儿子的嘴,“这话你可不能乱说,尤其是在军中,听见了没。”
王大便点点头, “娘, 儿买了个丫头回来。”
越国夫人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似见怪不怪的说道“家中就属你是大善人热心肠,可咱们越国公府也不是收容所, 你父亲那点俸禄与食邑, 就供着府上的几十口人了。”
“娘, 儿就是看她们太可怜,才几岁的娃娃,没了爹娘, 靠自己又要如何营生,再者,咱们国公府这么大, 儿如今也在军中任职,有俸禄,总不至于几个人都养不起吧。”王大似对母亲撒着骄。
越国夫人一向疼爱长子,遂点头应下,“好好好,一会儿送去给郑嬷嬷教习规矩吧。”
“谢谢娘。”王大高兴的拽着母亲的衣袖。
“快去洗洗吧,你这多少日不曾沐浴了,瞧这一身的味儿。”越国夫人极不省心的捂着口鼻似嫌弃的说道。
大理寺
一束倾斜的光打在远处的书架上,而里面仍旧是漆黑一片。
“公主是说,父王曾助小舅舅逃离”赵希言问道。
晋阳公主摇头,“只是传闻而已,但究竟是否如此,恐怕只有你父王才知道。”
赵希言遂再次看了一眼安定伯的画像,与自己的生母如同孪生,安定伯虽与生母极像,但与自己的容貌还是差别甚大的,毕竟自己与母亲也只是仅有几分相像而已。
晋阳公主见之,犹豫着问道“还有一件事,燕王妃应也未与你提起。”
“什么”赵希言抬头问道。
“谋反之罪十恶不赦,即便是外嫁女,你母妃除了有燕王殿下的庇护,还有一个原因。”晋阳公主道。
“还有一个原因”赵希言不解。
“当年陛下还是亲王时,看中的人其实是你母妃,只因长幼有序,要娶你母妃必先嫁你姨母,陛下害怕燕王争权,遂才迫切的娶了你姨母。”晋阳公主道,“你母妃与你姨母,二人皆貌美,但是你母妃要更胜,魏国公府长女为王妃后,前去国公府提亲二姑娘的人便挤破了门庭。”
赵希言抬着眼睛一愣,“怪不得上次面圣,陛下忽然问及我母妃”
“这些事也都是伴伴告知于我的,他是司礼监掌印高士林的养子。”晋阳公主道。
赵希言愣住,旋即将画像卷起放回筒中,“既然是高公公的养子,想必见闻一定极广,难怪公主如此器重。”将其封好后伸手还与。
晋阳公主见状稍稍抬头愣了一会儿,旋即从她手中接过,赵希言又弯腰捋着袖子提起灯笼一并递给,“时辰不早了,言先行出去,以免引人怀疑。”转身临走时,赵希言又顿住步子问了一句,“公主应当不怕黑吧”
“早已习惯了独自一人的夜路,况且这又不是晚上。”晋阳公主回道。
“如此甚好。”赵希言说罢,便径直朝光明处走去。
晋阳公主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着盛画像的竹筒楞在原地,眼睛里的爽朗少年渐渐远离,遂有些莫名其妙的挑起眉头,喃喃自语道“怎还和幼时一个样,不过是个内臣罢了,两句话还不开心了。”
晋阳公主摇了摇头后转过身,欲要将竹筒放回时,心中犹豫了一番,当年安定伯不知所踪,皇帝派画师画了数百幅画像张贴在各地州府衙门口的告示栏上,十五年前安定伯被锦衣卫抓到,各地的画像便被一一销毁,十余年过去已然做了尘土,唯剩这几张还存留在大理寺的档案库中。
赵希言从阁中走出,门头小吏毕恭毕敬的行着礼,“爷可寻到了自己所需这案阁多年都未整理了,因有不少命案,故而里头阴森的很,许多人都怕,也鲜少有人进去。”
赵希言未搭理,走了几步又回头瞧了一眼小吏,“老翁翁,你在这儿当差多久了”
“小的自幼孤苦,幸得官府收养,自十四岁便在大理寺负责洒扫,年岁大了后便被派到了这儿值守。”小吏回道。
“那老翁翁可记得,被处斩的安平伯长相”赵希言问道。
“安平伯”小吏被问楞,脑子转了许久也没想出来。
“安平伯张云廷。”赵希言又道。
“哦,小的想起来了,赐以安平县伯爵的只有当年谋反的张家四郎,”小吏旋即摸了摸脑袋,摇头道,“这事都过去了十几年吧,哪里还记得他的样貌,只是依稀记得张家四郎容貌俊秀,与其一母同胞的二姊姊极为相似,如同孪生,行刑之期,已十余年过去,仍是个俊秀男子,当年审判的三法司中,大理寺卿下判决时还稍有惋惜。”